上肢假肢的分类:基于功能与技术的多维解析2025-11-01 09:49

——

上肢假肢的分类:基于功能与技术的多维解析



上肢假肢的分类需兼顾截肢部位、控制方式与功能需求,形成多维度体系,为不同患者提供精准适配方案。临床与工业实践中,核心分类逻辑围绕“解剖适配-技术驱动-场景应用”展开,以下为关键分类方式。



一、按截肢部位分类:解剖适配的核心依据



此分类直接关联假肢结构设计,是最基础的适配标准 :



- 手部假肢:适配单指、多指或半掌截肢,保留腕关节功能,多采用硅胶装饰外壳或机械假指,通过自然手指配合实现抓捏动作。



- 腕离断假肢:针对腕关节离断患者,可保留前臂100%回旋机能,适配插入式接受腔,支持假手旋前旋后。



- 前臂假肢:适用于肘下8-18cm截肢,代偿功能最佳,可装配索控式机械假肢或多自由度肌电假肢,是临床装配量最大的类型。



- 上臂/肩离断假肢:上臂假肢需集成肘关节组件,肩离断假肢则侧重减重与悬挂系统设计,多采用混合动力控制以适配高位截肢需求。




上肢假肢的分类




二、按控制方式分类:技术演进的直观体现



控制方式决定假肢操作精度,反映技术发展阶段:


- 身体供能假肢:又称索控式假肢,通过肩带牵引钢索驱动假手开闭,结构耐用、成本低,适合体力劳动场景,但操作灵活性有限。



- 外部供电假肢:以蓄电池为能源,包括肌电控制与开关控制两类。肌电假肢通过残肢肌肉电信号驱动,可实现手指开闭、旋腕等多自由度动作,响应延迟低至毫秒级;开关控制假肢通过触压开关操作,适配肌电信号微弱的患者。



- 混合动力假肢:结合索控与肌电技术,如肩离断假肢采用索控屈肘+肌电控手,兼顾节能与灵活,适配高位截肢者。




上肢假肢的分类




三、按功能用途分类:场景导向的适配选择



依据使用需求划分,平衡外观与实用性:



- 装饰性假肢:以硅胶仿生皮肤模拟外观,侧重心理代偿,无主动功能,适用于对外观需求高于功能需求的患者。



- 日常功能性假肢:覆盖80%生活场景,如前臂肌电假肢可完成拧毛巾、写字等动作,奥索仿生手支持12种抓握模式,适配日常活动。



- 特定活动假肢:针对专项场景设计,如运动假肢适配高尔夫、游泳等活动,工业专用假肢可抓取工具,部分集成防腐蚀外壳。




上肢假肢的分类






本文整合自

1. MSD诊疗手册专业版《假肢的选择》(2025)



2. 原创力文档《假肢矫形器学上肢假肢的类型与结构》(2024)



3. 郑州品康假肢矫形器《上肢截肢部位的分类》(2025)



4. 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《假肢相关知识》(2019)



5. 抖音视频《天空属于哈弗克》(2025)



6. 抖音图集《奥索仿生假手》(2025)



本文科普内容与图片均由豆包AI(2025年11月1日生成)提供支持


Copyright © 2002-2018 哈尔滨大杨假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黑ICP备15002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