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扁平足?
扁平足,俗称“平脚板”,是指足弓(脚底自然凹陷的弓形结构)过低或完全消失的现象。正常足弓能缓冲行走时的冲击力,支撑身体重量,而扁平足会导致足底直接接触地面,长期可能引发疼痛或运动功能受限。
二、为什么会得扁平足?
1. 先天因素:遗传、韧带松弛或骨骼发育异常,约**20%-30%**的儿童存在先天性扁平足。
2. 后天因素:
- 肥胖:体重过大会增加足弓压力;
- 长期穿不合适的鞋:比如高跟鞋、硬底鞋或过软的鞋子;
- 缺乏锻炼:足踝肌肉无力,无法维持足弓形态。
三、扁平足有哪些症状?
- 外观:足底内侧完全着地,脚跟向外翻;
- 疼痛:长时间站立或运动后,足底、脚踝或小腿酸痛;
- 步态异常:走路易疲劳,甚至出现“内八字”或“外八字”;
- 其他影响:可能引发膝盖、腰部代偿性疼痛,运动能力下降。
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扁平足?
四、简单自测法:
1. 湿脚测试:将脚蘸水后踩在纸上,观察脚印:
- 正常足弓:脚印中部有明显空缺;
- 扁平足:脚印几乎完整,中部空缺小或消失。
2. 观察鞋底磨损:鞋底内侧磨损严重,可能是扁平足的信号。
五、扁平足需要治疗吗?
轻度扁平足(无疼痛):通常无需治疗,可通过锻炼(如脚趾抓地、踮脚尖)增强足肌力量。
中重度扁平足(伴随疼痛或功能障碍):
- 定制矫形鞋垫:支撑足弓,分散压力;
- 康复训练:如足弓拉伸、平衡练习;
- 手术治疗:极少数严重病例需通过手术重建足弓。
六、日常如何预防扁平足?
- 选对鞋子:选择足弓支撑良好、鞋底有一定硬度的运动鞋,避免长期穿拖鞋或高跟鞋;
- 控制体重:减少足部负担;
- 加强锻炼:每天花10分钟做足踝肌肉训练(如用脚趾夹毛巾)。
总结:扁平足并非“不治之症”,早期发现和干预能有效改善症状。如果出现持续疼痛或运动受限,建议及时就医,让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。爱护双脚,从了解足弓开始!
- 本文科普内容由豆包AI(2025年3月24日生成)提供支持。